做实就业优先政策,从这三方面着力强化
摘要
强化就业优先政策,从就业能力的视角看,关键是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,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,加快实施终身学习战略;从高校毕业生群体的视角看,关键是全力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,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理性正确择业观,合力提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支持服务;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视角看,关键是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权利保障和就业条件保障,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制度。
鉴于就业形势的变化,要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,从就业能力、重点群体就业、新就业形态等多方面,有针对性地探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路径。
2023年9月16日,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,选手参加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项目比赛
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要着力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。职业技能培训是解决就业能力不足的最直接、最快速、最有效的途径。《“十四五”就业促进规划》与《“十四五”职业技能培训规划》都明确,要以高校毕业生和城镇青年、退役军人、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、脱贫人口、失业人员、个体工商户、就业困难人员(含残疾人)等为重点,以企业自主培训、市场化培训为主要供给,以政府补贴培训为有益补充,以行业企业、公共实训基地、普通高校、职业院校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为主要载体,以就业技能培训、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形式,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。
要探索“互联网+”“智能+”培训新形态,推动培训与就业更加紧密衔接,形成个人投入、企业支持、政府补贴共同投入的机制,鼓励社会资本投入,形成职业技能培训多元供给体系,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,不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,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,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。
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持续提升就业能力的长久之计。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》明确要求,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,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,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,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,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,统筹职业教育、高等教育、继续教育协同创新,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,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、适应性和吸引力,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、能工巧匠、大国工匠。
要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、多通道成长、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,推动职普协调发展、相互融通,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、多样化成才;坚持以教促产、以产助教、产教融合、产学合作,延伸教育链、服务产业链、支撑供应链、打造人才链、提升价值链,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、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。
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要加快实施终身学习战略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,推进教育数字化,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、学习型大国。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,要推进便利性与激励性就业能力开发相结合,构建社会化就业能力开发生态系统,推动基于人力资本生命周期理论的终身学习,帮助个人持续提高就业能力。
要加强低成本、易获得、大容量、多层次、高智能的人力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,例如,电子国家图书馆计划、大学课堂开放计划等;建立包括奖学金、学分银行及应用路径、教育(培训)券、人力资本金融、荣誉称号在内的终身学习激励机制,例如,“国家学习之星”称号等。
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要合力提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支持服务。对于暂时未就业或者长期未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,应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》要求,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,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。高校或相关政府部门、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等应该履行相应职能、发挥各自优势,推动实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计划,确保未就业高校毕业生“必须处于就业、教育、培训和保障之中”。
“就业”是指从事包括市场性岗位、政策性岗位、实习、志愿服务等任何需要体力脑力投入的工作任务,还包括提供求职匹配服务帮助高校毕业生继续寻找工作;“教育”是指国家应该适时适度扩大教育规模,适当适需增加教育项目,招收更多毕业生继续深造;“培训开发”是指国家可以实施“毕业生专项培训开发计划”,直接帮助毕业生获得提升就业能力的条件;“保障”既包括劳动权益的保障,也包括基本生活的保障,特别是需要在各地建立价格低廉的基本居住保障。
2023年9月30日,乌鲁木齐市新医路,一名外卖小哥为顾客送餐
作者:杨伟国,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,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、副院长,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文章来源:《前线》杂志2023年第10期,原标题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”
责任编辑:王焕宇
网络编辑:张家伟
图片来源:新华网
更多精彩视频
请关注我们
推荐阅读
点个“在看”
鼓励一下小编呗~